关于拖延症和行动力
关于拖延症和行动力
拖延症
成因
拖延并不在外在的行为,而是深藏内心的恐惧与焦虑。
拖延实际上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用于保护自己免受失败或压力的打击。
当你面对一个重要的任务迟迟不愿开始时,可能并不是因为懒惰,而是因为害怕失败,担心无法达到自己或他人的期望。
这种对失败的恐惧趋驱使自己选择逃避。
拖延就成了一种暂时的减轻压力的方式。
完美主义者尤其容易陷入拖延的陷阱
完美主义者往往对自己设定了极高的标准,害怕自己无法达到这些标准而害怕被他人否定。
为了避免面对可能的失败,选择拖延甚至宁愿不做,也不愿做的不够完美。
这种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最好的心态,进一步加剧了拖延行为。
家庭环境
父母的高压要求和批评,会导致孩子对失败产生过度的敏感。
成长以成功为导向的孩子可能会感到巨大的压力,害怕自己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从而选择通过拖延来逃避这些压力。
这种心理机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内化,成为成年后拖延行为的根源之一。
社会环境
在这个高度重视成功的社会,人们往往被灌输成功等于个人价值的观念。
当个体无法达到社会所设定的高标准时,拖延便再一次成为了逃避失败 保护自尊的手段。
当面对那些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时,拖延成了一种应对压力和不确定性的 本能反应 。
打破拖延
我们一边责备自己,一边在无尽的拖延循环中沉沦。
要想摆脱拖延的恶性循环,单靠意志力远远不够。
需要从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入手,重新构建自己的思维方式,并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策略。
正视内心的恐惧与焦虑
我们要认识到拖延背后的恐惧,要学会更加理性和积极的方式看待这些情绪。
当你因害怕失败而拖延时,提醒自己 ,失败只是学习和成长的一部分,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改变对失败的认知,可以帮助自己减轻心理负担,进而更加轻松的开始行动。制定明确、可操作的目标
模糊的目标往往令人无从下手,容易导致拖延,将宏大的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小任务。
将目标分解成具体的步骤,给每个步骤设定必须完成的时间期限。比如把 30 分钟花在做某件事上,并保证不改变这个时间。
具体,合理,务实的目标不仅更容易上手,也能下逐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立成就感。打破拖延的循环。列出自己的非计划表格
合理的时间管理对克服拖延至关重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时间表,将任务按优先级排序,并为每项任务分配具体的时间段,在表中列出接下来的一周里所有你必须做的事情。
把各项活动需要占用的时长标示出来,这张飞计划表中空白的部分就是还没有被安排的时间,就知道还有多少时间可以利用。通过这个表格可以慢慢学会确的预测一件事情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学会拒绝与聚焦
学会拒绝那些不符合核心目标的任务,将精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拖延有时是因为我们试图承担太多任务,学会优先处理重要的任务将有助于你减少不必要的拖延。
用正念减轻压力
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这时我们就会主动去感受呼吸的过程,并留意呼吸的感受以及我们的反应,我们还会注意到自己是否正在专心呼吸,一旦发现自己走神,我们就要有意识的把注意力带回到呼吸的过程。若没有保持正念,表面上我们安静的呼吸。但意识已经神游天际了。
拖延是一种普遍的行为,尽管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策略应对拖延。但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彻底消除的,不过也不必过于苛责自己。我们要学会接受自己,理解拖延背后的心理机制并与之和平相处,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生活而不是强迫自己追求完美,或消除一切不完美
行动力
人的基因有一种设定,对模糊不清、不可名状的东西感到害怕。
现实生活中行动力很糟糕的人。并不是懒惰,也并不是害怕要处理的事情本身。
他们的恐惧是来自于任务的模糊性。
行动力不足都来源于精确性的不足。
普通人生活中几乎所有的不行都是由精确性的丧失开始的。
如果需要一件事情的发生,就需要去集齐这件事情发生的所有要素就行了。
当你提高了对客观世界评估的精准性,一切你觉得遥不可及的事情都会变的很简单。
10%目标定律
无论在生活中想要什么,都要做 10 次尝试。大多数人连一次都不想尝试。
而 10% 目标定律的意义就在于学会面对 90%的失败。
如果今后做任何事情都愿意先尝试 10 次,那么其中一个必然会成功。
爱具体的人
做具体的事
愿意选择乐观,哪怕是错的,也不想选择悲观,即使是对的。
努力成为想成为的那种人,就算不成功,至少喜欢现在努力的自己。
- 0
- 0
- 0
- 0
- 0
- 0